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

談身法十要(1)-虛領(靈)頂勁、氣沉丹田

武式太極拳前輩郝月如先生傳下拳論〔身法十要〕給其門生作為練太極拳的指引。此拳論是郝先生拳藝達到高水平時,發現要達到太極拳身法的要求,學者便要做足〔身法十要〕。這指引不單在武式太極拳上合用,所有不同派別的太極拳亦可跟隨。淺白一點說,身法十要是要求學者在練拳時身體變成一個立體圓球。拳論短短幾百言,很清楚的述明各要點,可是文中多是太極拳中的專用名詞,對太極拳初學者而言,是有很大的困難。在這裡,我嘗試用比較淺白的文字,加上我自己的體會,來談談這身法十要。

虛領頂勁及氣沉丹田是十要中的兩要。我將它們連在一起因為二者是不能分割的。領是頸,虛領是放鬆頸部,下巴微微下沉往內收,保護喉頭要害。拳譜有云:〔問盡天下眾英豪,喉頭永不拋。〕,這是所有武術都應遵守的。除此之外,喉一拋,命門(這是人體九個大關節之一,位於背部,對正肚臍。) 便會關上,人體上下之氣不能貫通,是練太極拳一個大的障礙,應常常留意。耳朵及頭皮要有上升的意念。頭皮升到最高處有如頂著頭頂的空氣。用意想頭髮給一條線吊著,頭皮留在那裡不墮下來,相反頭、頸、胸、背所有血、肉、骨頭都往下沉,想著一條軌道由頭、頸、兩肩,胸口一直往下流,讓流動的重量停在肚臍下三寸的地方,這就是我們說的丹田。到此階段,初步的氣沉丹田便完成。

當提頂及沉丹田兩個動作做好,身體便同時會有升與沉感覺。因此,一個立體圓球的頂與底部便建立起來。我們要建立的圓球,是一個充滿氣,有騰然之勢的氣球,著手有彈性,這才能產生〔掤〕勁,走架時才有精神、有氣勢。洩了氣的球是懶洋洋,不會有活潑的感覺。武禹襄說:精神提得起,則無遲重之虞便是指出走架應有的氣勢。要緊記,提頂及沉丹田兩個動作是不能分割的。氣球充氣時,下滿則上盈,是同時發生的。但在上下對拉之下,意是可以偏注頂勁或沉丹田。在走架時,身體是不停放大,縮小。前者,意多偏注提頂,後者多著意沉丹田。能夠感覺頂與底,便應找升與沉的中心點。找到這中心才能決定由那一點開始往上領,那裡開始往下沉。要知,這中心是按情況而改變的,不會有一個不移改的中心。這對初學者而言是比較難把握,可先嘗試用命門作為中心點練對拉。初學者先學用意使身體上下對拉。能夠把握這意念後,便可以進一步將提頂或沉丹田偏注在不同架式上。要練到成為走架的習慣。練好正確的太極拳身法,只能一點點加上去,不能急進,否則只會掛一漏萬。

到這皆段還未做到十足的氣沉丹田。要用意念將上身重量由兩肩注入脊骨,沿脊骨往下流至尾閭(脊骨底部) ,重量令尾閭往前推,上翻承托著丹田,這時身體重量沉至下半身,有如不倒翁。這時,一身便有主宰,不易受外力推跌。最重要者是尾閭不能用力推及向上翻,要配合其他身法才可由重量帶引,自然歸位。


其實十足的氣沉丹田能夠練好,身法便練好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